日本学者:炒作“中国产能过剩”无事生非 保护主义违背经济规律

发布时间:2024-06-06 15:54:51 来源: sp20240606

  日本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5月1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期指责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可充电电池等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事实上,炒作这类论调可谓无事生非。

  全球需求增长需要扩大产能

  文章指出,从动态角度来看,所谓“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随着全球需求不断增长而得到解决。

  从2021年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每年增长67%。国际能源署在一份新报告中预测称,从2023年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增长3倍。该机构在另一份报告中指出,2023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安装量同比增长约80%。在发达经济体承诺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背景下,全世界对太阳能电池板的需求可能会持续增长。

  在此背景下,若政府还要警告制造商防止产能过剩,阻止其增加产量,这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保护主义无法解决“产能过剩”

  文章进一步分析称,遗憾的是,美国和欧盟正在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征收惩罚性关税。此举只会导致这类产品价格上涨,阻碍全球绿色转型。

  事实上,产能过剩对标准化和差异化产品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对于钢铁和基础化学品等标准化产品而言,产能过剩将以相似的方式损害所有制造商的利益。若制造商无法在生产率上超过其他同行,那么产能过剩将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有鉴于此,制造商在政府的帮助下分享市场信息,避免出现产能过剩,将是大有裨益的。

  与此同时,对于差异化产品而言,产能过剩对制造商的影响不尽相同。没有竞争力的制造商或许会因此蒙受损失,而有竞争力的制造商可能会发现自身产能跟不上需求。因此,若要解决差异化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应当允许市场淘汰缺乏竞争力的制造商和产品。

  作为差异化产品,电动汽车的制造商们都在探索先进技术、完善设计,以便在全球市场中找到利基市场。外界很难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