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正加速“接入”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3 04:05:13 来源: sp20240613

  【健康前沿】

  脑机接口的技术爆发期正在到来。

  前不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赵国光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洪波团队共同宣布,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颈髓损伤引起的四肢截瘫患者行为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通过大脑硬膜外芯片植入实现自主脑控喝水。

  去年5月,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在北京取得成功。试验在猴脑内实现了介入式脑机接口脑控机械臂,对推动脑科学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脑机接口技术并非一项新技术。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雅克·维达尔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脑机接口(BCI)”概念,距今已走过50多年。医学健康领域,则是脑机接口技术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因为脑机接口技术开启了一条非常规大脑信息输出通路,帮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如脑卒中、渐冻症等与外部设备交互,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未来,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还能获取大脑功能区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这些都将有助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断、筛查、监护、治疗与康复等工作……

  1、大脑和机器连接,记录、解码、控制、反馈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它不依赖于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即我们的外周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是脑-机的一种全新的通信和控制技术。据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继宗介绍,脑机接口最早要追溯到1924年,当时的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发现了人类脑电,这实际上就是目前脑机接口的基础。1969年,德裔美国神经学家埃伯哈德·费兹用猴子进行了脑机接口的动物实验,此后科学家尝试通过解码大脑电信号准确控制外部设备,脑机接口迈入科学论证阶段。

  基本上所有的脑机接口系统都包含记录、解码、控制和反馈四个阶段。

  “记录”是脑机接口的第一阶段。

  “想要理解脑机接口的原理,我们首先要明确,人类的所有思维、行为、意识归根到底都是脑内神经细胞的电活